歡迎光臨浙江省管理咨詢與培訓協會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企業做內控應當注意什么?
在2008年,財政部五部門聯合發布了《企業內控基本規范》,2010年4月26號又聯合發布了《配套指引》,指引從2011年1月1號開始,首先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61家上市公司執行,1、2月擴大到主板執行,擇機擴大到中小板及國有大中型企業、占主導地位其他類型大中型企業執行,這就說明實施內控不僅僅是自身的需求,同時也是外部的監管要求。
財政部會計司王宏處長,就企業內控的應用以及相關的部署提出了內控建設的十個“一”注意事項。閱后可謂山高、水深。
第一、樹立一種理念。為什么現在內控這么熱?原因:國際、國內的動因等等一系列的財務、審計失敗,部署內控本質上來講是幫助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防范風險舞弊的需要,把它概括為一句話,如果英語是國際通用的公共語,那么,內控就是國際通用的管理語言,所以,我們和國外企業家現在講風險管理,內控很快就有共同語言、共同的基礎,本質上講是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管理。
第二、抓住關鍵?!皢挝缓貌缓?,關鍵看領導,班子行不行,首先前兩名”,下一步內控的貫徹實施,這兩句話同樣適用,而且非常關鍵,也非常重要。盡管內控體系是由財政部簽署相關部門配合,包括國資委自始至終全程參與及大力支持,但是絕不僅僅是財會工作的 事情,而是貫穿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單位負責人董事長、總經理親自抓,財政部和證監會聯合舉辦61家上市公司內控實施的培訓班,這從某種程度上也再次證明內控體系關鍵單位主要負責人的重視支持。
第三、培養一支隊伍。要推動某項事情,要大力發展一定有資源的投入、人力投入、機構投入,因此十幾家上市的中央企業和其他上市公司,在推內控的過程當中無一例外都加強了投入比如中石油建立了專門的內控部,很多中央企業、地方企業要么設立專門機構,要么放在審計部或者設立專門的崗位,有一支專門的力量推動協調組織這個事情。
第四、圍繞一條主線。內控體系的實施圍繞的風險就是風險控制,風險管理也好、內部控制也好、風險控制分析也好,為什么要控制風險?因為企業處在一個不確定性的經營環境里面、市場環境里面、競爭環境里面。
數據顯示世界500強企業平均壽命42歲,一般性跨國公司平均壽命12歲,中國企業平均壽命9歲,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2.9歲,每一個企業可能建立之初 都有做百年老店的夢想,但是為什么看到的數據和理想反差較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風險的影響,風險的制約。圍繞風險的管控、內控規范體系,從內部環境的優化、從風險評估的強化、從控制活動的嚴密、從信息與溝通的,正式發布了20項配套指引,其中18項圍繞各類企業提出了一系列的有針對性的管控措施。
第五、夯實一項工作。這項工作就是梳理流程、評估風險、分解職能、落實責任、職能再造。比如我們的預算管理為什么抓不好?資金管理為什么抓不好?不在于財務部沒有努力,資產管理沒有努力,很多時候在制度設計從源頭上有缺陷、需要改進。
您的企業管理制度是能夠叫做企業制度還是部門制度?是一個企業的制度還是某一個部門的制度?有一部分企業的制度設計在源頭上有問題,看上去是企業制度,核心是部門制度,這種做法在現代全面貫徹風險管理內控的情況下,值得去研究。上市公司內控部干什么?很重要的一個任務是梳理風險、再造流程,徹底打通以前以部門為界限的設計工作。
站在企業角度打通企業制度,再把風險、控制職能分解到相關部門從而完成了一項工作的全流程控制,站在企業前面的整體,這對制度的再造非常有幫助。中石油在這兩年能夠做到資金集中管控,為什么能夠做到七級核算變一級核算,這都跟優化流程有直接關系。
第六、健全一套機制。這個機制就是內控體系的考評機制,獎懲機制。中國企業從來不缺制度,由于研究風險管理和內控的原因,據了解四大商業銀行平均管理有多少?1500項到200項,不可謂制度不多,但是為什么某種程度上仍然值關注?很大程度上來講是制度的執行力還存在一定問題?,F在推內控是讓內控可考核、可評價,否則又可能陷入形式主義,那么,怎么樣考核評價?真正把內控的實施納入企業的績效考評體系,這是我們應當重視的工作。
第七、借助一個手段。下一步內控的實施需要和信息化的建設密切結合。通過信息化手段把內控的方法技術嵌入管理流程,提升內控的效率和效果。
第八、澄清一個誤區。風險管理和內控這兩者什么關系?風險管理和內控一體化,千萬不要搞成兩張皮。1、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沒有實質性區別;2、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正在融合。兩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關系。所以,在內控規范體系的研究制訂和下一步的貫徹實施過程當中,國資委必將給予關心支持和幫助。對企業來講一定要有一體化的觀念推進風險管理和內控,千萬不要搞成兩張皮,不要浪費自己的資源。
第九、應對挑戰。從明年1月1號開始,境內外上市公司,主板上市公司馬上進入內控的實施階段,需要在企業年報里面加兩張報告,接受監管部門,接受投資者的檢閱。會計的報表、會計的審計報告,由于有相當的復雜性,專業性,很多投資者可能看不明白,但是有責任有義務報告,如果是內控的評價報告和審計報告,我相信只要不是文盲都能夠讀懂,為什么?這個報告里面揭示上市公司里面管理里面、內控的重大缺陷、究竟有什么重大問題?審計和內審的無效,財務報表的虛假陳述,風險管理不到位等等都要揭示出來,要接受審計司的審計,投資者的檢驗。
美國的經驗表明,上市公司內控的評價報告,審計報告對上市公司的市場影響和股價走勢有一定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內控的實施時間表一定會實同一個規律,正像會計準則一樣一旦分子公司實施了會計準則,母公司實施會計準則遲早的事情,因此現在相當一批中央企業,省屬企業緊鑼密鼓在宣傳貫徹推進內控,比如石油石化第一步都是股份公司袘的,現在都反過來推動集團公司加速推進 這項工作,因此內控的審計是下一步的一個嚴峻的挑戰。
第十、放平一種心態?,F在很多企業、上市公司有時候比較著急,覺得時間表是個倒計時,重視是對的,積極推進也是對的,但是內控的事情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絕對不是一錘子買賣。內控分三個階段:1、合規內控;2、管理內控;3、價值內控。合規內控就是通過實施內控做到你這個企業不要出傷筋動骨的重大風險,風險管理也好,內部控制也罷,企圖消除企業的風險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能夠做到最大限度的防范與減少,你不要出大問題,跨國公司的實踐表明,就一個合規內控沒有5到8年左右的時間很難真正做到位,很難真正做規范。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管理,真正和ISO9000系統,真正和信息化系統等等有機結合起來。第二個真正內化到管理當中去,第三個階段我們不僅僅要防控不利風險,防控負面風險,而且積極地利用,掌控有利的風險,真正使內控成為我們價值再造的一個不能,我想到那個階段,到那個境界,應該是個更高的境界。
無論是 國資委制訂發布的全面風險管理指引,還是財政部會同五部位發布的基本規范和配套指引都是一種產品,要使這些產品真正貫徹落實,真正為企業的改革發展做出貢獻,監管部門的推動是必要的,但是最重要的,最基礎的,最核心,最直接的是我們的企業,是上市公司的共同努力,所以說在內控規范體系的貫徹落實當中,共同努力,推動內部規范體系,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做出積極貢獻。
文章來源:網友轉載